NEWS

集团要闻

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

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走深走实

发布时间:2022-09-06作者:办公室浏览人数:

 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,海兴集团深入贯彻省、市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》要求,聚焦集团发展的难点和突出问题,形成50 项重点任务和100 项具体改革举措,全力以赴,多点突破,扎实推进改革工作走深走实、起势成势,为推进集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
  创新治理结构,提升国企治理能力

  “要把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,理清权责关系,完善运作机制,加强治理主体执行力建设。”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杨亚成认为,通过实施三年行动,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和运行质量得以提升,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也实现更好统一。

  三年行动以来,集团牢牢把握“两个一以贯之”重要原则,充分发挥集团党委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促落实的作用,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,全面完成“党建入章”;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,制订党委会前置研究讨论重大事项清单,修订“三重一大”决策制度,进一步厘清党委与董事会、经理层等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,实现重大事项研究决策制度化、规范化、程序化。配齐建优董事会,成立专门委员会,全面依法落实董事会职权。推动法人治理结构高效化,集团及所属二级重要子企业董事会应建尽建,坚持外部董事占多数,选聘外部董事18人。保障经理层依法行权履职,明确经理层授权清单。

  深化三项制度改革,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

  “在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过程中,要以更大的力度来推动集团健全市场化机制,让企业机制更活、效率更高。”集团高级专务张祖振认为,打破“铁饭碗”岗位认知,激发人员活力,是国企改革的重点难点。扎实推进人事、劳动、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创新,在选人、用人、留人、育人等方面发力,激发人才活力,提高人才效率,高质量推动深化改革措施落地见效,推动企业高质量快速发展。

 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强有力支撑,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一大方向就是提高人才实力。近年来,集团通过公开招聘、专业人才引进、名校优生选调等方式,共引进研究生17人,各类专业人才283人,名校优生51人,为集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支撑。始终坚持党管干部、党管人才,建立完善集团人才培养、教育、考察、监督、推荐等系统化的建设机制,让人才在集团施展才华、实现抱负。

  实施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,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一环,也是激发企业内生活力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。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,紧紧围绕激发活力、提升效率,制定出台相关制度文件,全面落实总部和二级子公司“三定”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工作,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,28名经理层成员签订“两书一协议”,覆盖率100%。

  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,建立双月绩效考核与技术工人技术水平与薪酬挂钩,分类确定绩效考核指标,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,全员绩效考核率100%。探索集团下属子公司中长期激励方式,对下属混改公司进行评估,营造了干事创业、争先赶超的良好氛围

  突出效益优先,强化产业发展实力

  “要强化预算管理,严格落实降本增效措施,加快实施基础配套,推进转型升级,全力保障资金需求,持续提升企业经营质量效益。”集团党委副书记、总经理王益军认为,要真正实现国有资产布局的优化调整,必须在做强做优上做文章,在提升竞争力和创新力上下功夫。

  为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,助推集团实体化转型,严格按照“战略布局、统筹管理、精准实施”的管理模式,制定实施《内部资产结构优化整合实施方案》,围绕集团公司全局化定位、二级公司专业化定位、三级公司项目化定位的要求,组建产业投资、开发建设、港产配套、临港物流、文旅产业、新滩盐场、灌东盐场七大业务板块,构建主业突出、产业清晰、权责明确、层级分明、管理科学的管控体系。

  扎实推动企业清理“两非两资”专项工作,加大存量资源盘活力度,加快清理不具备竞争优势、缺乏发展潜力的非主辅业务和低效资产、无效资产。截止目前,已按改革要求完成5家子企业注销工作。扎实开展重点亏损子企业专项治理工作,对亏损企业要求强化预算管理,严格落实降本增效措施,持续提升企业经营质量效益。

  开展对标一流企业管理提升行动,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,重点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优质资源合作,引进战略投资者和优质项目落户园区,与上海建工、中建八局、中海油等国企、央企深化合作,推进港城、港产和产业项目的投资开发。积极试点下属绿化公司、茂恒公司、悦新物业、苏港市政公司实体转型,承接新生河整治、翻身河生态廊道、灌东雅苑二期、园区后勤基地、加油站等一批市场化项目建设,提升企业经营质效。

  中流击水,奋楫者进;人到半山,唯勇者胜。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,海兴集团将以更高标准、更严要求,持续巩固改革成果,着力提升改革实效,融入城市发展大局,为盐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海兴力量。